新市街光祥老谷酒飘出的乡愁
2018-11-01 15:30:55          编辑:梁昕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4104

漫步在千年水埠古镇新市的石板街上,那些历史的符号,古老的景点,美丽的传说随处可见:一人巷窄窄砖墙上的青苔,长长的连绵数公里的青石板街,老街粉铺的喧哗,三官庙码头的椭圆形台子,半边街保存完整的古民居,老银行四合院的幽深,祖师殿戏台遗址前古井甘甜的井水,每一处都透出昔日的繁华,历史的风云。

  再走20米行至满方湾古村落后面,一阵谷酒香扑鼻而来。我们闻香而去,不远处是一处低矮简陋的酒作坊,没有广告宣传,甚至连一块显眼的招牌也没有,它却常年累月隐匿在新市高楼大厦的小街小巷中,有道是:酒好不怕巷子深,每天清晨,我们总看到一拨又一拨卖菜的农友来这里喝上几杯,还有外地人开着小车慕名而来装上几桶醇香的酒高兴而去,每天,小小酒作坊顾客盈门,一片欢声笑语,酒作坊老板贺光祥先生热情地接待我们,炉灶里熊熊燃烧的柴火映红了他饱经风霜的笑脸,屋前堆满了整齐的柴棍,作坊不大,地面非常干净,作坊内设有浸谷糟、蒸酒器具,冷却缸,大陶瓷缸,还有一些竹篾、晒筐麻袋、箩筐、梳耙子用具,此刻,她正在出谷糟,将蒸茏里的谷糟倒出摊到地上,再梳成一条条谷行子,易于冷却,他满头大汗,做得仔细认真。

  我和贺老板在20年前的晨练中相识相知,他每天都要忙中偷闲地到对河跑上1小时,回来再生火烤酒,他忠厚善良,待人真诚,有着乡下手艺人的刚直和豪爽,文如其名,他像屋前的石磨沉稳却又坚毅果敢,认定的事坚决做好。他开设酒坊已有几十年时间,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后生到一个偶生华发的花甲老人,几千个日日夜夜,他用辛勤的汗水和娴熟的技艺为广大市民奉献良辰美酒,居民起屋架梁、结婚生孩子、招工参军提干,各种喜宴上,我们都能品尝他精心酿造的谷酒。

  他接着卷起衣袖,用辗槽辗着酒药,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了制酒的全过程即9道工序:一漂洗;二浸泡;三蒸谷;四摊凉;五拌曲;六培菌;七糖化;八落 缸发醇;九蒸馏。

  每道工序制作都需要用心把握,眼看、鼻嗅、嘴尝、齿咬手捏,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负责的态度是蒸不出好酒的。“不掺假”是他做人的准则,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底线,只有实实在在用稻子酿出的酒才是好酒。

  我记得小时候,新市古镇有几十家酒坊,每当河边的货船拢岸,三五成群的船古佬便上了河边码头,在酒馆里喝酒划拳,玻璃坛里盛满醇香的谷酒,数上几分钱,老板娘便用竹过子舀出一过酒,拿出一碟花生米,还有猪耳朵,大家喝得脸上红红的,海阔天空谈着、笑着,那时何等的气派、逍遥快乐。

  一碗热腾腾的米粉,几个黄澄澄的圆子,一杯散发醇香的白酒,伴随着我们长大,那是幸福的点滴,童年的烂漫,远去的乡愁,它记载着流光溢彩的岁月,记录着古镇的沧桑巨变!

  贺老板接着婉惜地告诉我们,随着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,很多人都外出务工,乡村烤酒面临后继无人的地步,很多青年人不愿意学。现在自己身体尚好,还能坚守下来,以后大了只好放弃,老贺说着一脸的无奈。

  乡村老谷酒,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乡愁。酒也是一种文化,它承载着从前美好的记忆,庆祝丰收,传递亲情友谊,用谷酒化解忧愁痛苦,用谷酒迎接凯旋而归的战友!

  久负盛名的新市谷酒,憨厚热情的烤酒汉子,祝福您酒香人更健! (作者 曹抗生)


责编:梁昕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